【荷塘】无言的“枕头”
读曾国藩的《冰鉴》“神骨”一节,说到“骨有九起:天庭骨隆起,枕骨强起,顶骨平起,佐串骨角起,太阳骨线起,眉骨伏犀起,鼻骨芽起,颧骨若不得而起,项骨平伏起。”这些都是好处。书里还说“在头,以天庭骨、枕骨、太阳骨为主;在面,以眉骨、颧骨为主。五者备,柱石之器也”。国之柱石,非一般人可比,当然要与众不同了。有时打开电脑,称骨论命的说法很多,前后不一,自相矛盾的,比比皆是。在这个世界上,不努力而能坐享其成者毕竟是少之又少。
我对古书和目前的有些说法并不确信,但看到两次提到“枕骨”,便不由地联想到儿子没有“头把”、脑后扁平的情况。记得当时,妻子不知从哪搞来的学问,说人“头把”大了不好看。生女儿的时候,她提前做了个小枕头,里面装了些小米,女儿真的不显“头把”。生儿子的时候,由于是剖腹产,提前了一段,匆忙中没有缝制枕头,睡觉时她便在儿子枕头底下垫衬了两本书,后来被我母亲发现拿掉了。儿子长大,脑后平平的,母亲总是说是书垫的,影响了孩子头脑的发育。妻子听了,有时婆媳俩还舌辩一番。母亲说生我们姊妹几个的时候,也没讲过这那的,不都是好好的吗?妻子不服,总是说我“脑把”大,不好看。
我个人觉得,头型各种各样,有无“头把”并无大碍,好看与不好看,审美标准也很难统一。初生的小孩头部骨质稍弱,枕头的厚薄与软硬想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。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任何人须臾也离不开头。在头上不但具有整个人体的神经中枢,指挥着人的思想和行动,就眼耳鼻舌等五官来说,哪一样对人都很重要。这么重要的部位和器官,还真正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爱和重视。
按照通常的说法,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而枕头是一种必备的睡眠工具。枕头枕头,顾名思义,就是专一用来枕垫头部的东西。枕头一般分为枕套和枕芯两部分。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,人体的脊柱,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,如果从侧面看,则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。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,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,长时间的躺卧,采用枕头是完全必要而又合理的。从枕头的发展历史来看,据考古发现,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有用石头或草捆等垫高头部休息的做法。上世纪五十年代,在河南信阳长台一座战国楚墓出土的保存完好的一张漆木床上,就放有一只竹制的枕头。
从前,国人对枕头就颇有研究。据说,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用过一个小圆木制作的枕头。睡觉时,只要稍微地动一下,头就会从枕上滑落,他便立刻被惊醒,继续发奋读书。司马光把这个枕头自名为“警枕”,其意思是说用枕头来警醒自己。古圣先贤勤奋读书、刻苦自励的精神,即便今天看来也确实令人感动。另外,古人为了强身健体,在睡眠的时同时达到治病的目的,还常常在枕头内放上一些药物。人们把这种药囊似的枕头通常叫做“药枕”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苦荞皮、黑豆皮、绿豆皮、决明子……作枕头,至老明目。”民间也有多种多样的枕头,大都能起到“清火”、“去热”的作用。
说起枕头,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生活中所使用过的枕头。遥想当年读书之时,家境贫寒,祖母为我缝制了一只枕头。现在想来,说是枕头,其实也就是一个枕套而已。至今记得,这枕套是用花花绿绿的碎布头角角边边对接而成的。它让人看起来比老僧的百衲衣还眼花缭乱,可对于我却是无比的珍爱。整个中学,几度光阴,每每睡觉,我都把自己的衣服叠好,作为枕芯装入其中,放在头下,酣然入睡,梦中常常是天下无事、世界太平。第二天醒来,掏出衣服,重新穿上,枕套往被子下一压,感觉头清目明,昂然而去。说来也怪,生活的希望和学习的信心,每每就从这零碎的花布枕头开始了。
白天课余,也有身心劳累、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。两手一抱,胳臂蜷曲,趴伏在桌上,小憩一会儿,这手和臂顷刻间权作了枕头。有时还睡得挺香,醒来之时,面红耳赤,涎水直流。如此这般,雅倒是不雅,可按照家乡话说真的“过瘾”。记得孔子的《论语·述而》里说:“饭蔬食而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!”这圣人的“曲肱而枕”,不是和我小憩时一模一样吗?可见,圣人与常人也有相通的地方。人都有一个头,都有向往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的要求。无论衣食住行,还是工作休息,一切还是顺从自然的好,一味的强求,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小时候,参加生产队劳动,见众人身心俱疲,休息的时候,田间地头,场面柴堆,一只破鞋,一块土疙瘩,或是一把柴草,都会成为临时的枕头。当然,睡姿不好,枕卧不当,容易形成“落枕”。“落枕”时,脖子酸疼,扭动起来,极为困难,落枕者会觉得很不是滋味。然而,由于那时候条件简陋,随武汉的治疗癫痫病哪里的医院比较好起随卧,卧不安枕,“落枕”便是常有的事。不过落了枕,谁也不会太在意,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了。记得当时,关于枕头,乡下老家还有常说的一句话,叫做:“摸着枕头,天该明了。”它原本意思好像是说别人睡了一夜,自己忙着却一夜未睡;后来引申为做事没有计划,下手太晚,等到自己做的时候,别人就已经做完了。
“摸着枕头,天该明了”的事,生活中我也做过不少,但都被旷野的风吹走了。在我所使用过的枕头中,要说印象很深的,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,当数结婚时妻子买的那对米黄色的海绵枕头。初买时,它没有另装枕套,海绵心的,鼓鼓的、软软的,很饱满的样子。妻子就在每只上面搭了根红色的枕巾,枕巾的图案好像是两条金鱼。现在想来,还觉得枕着确实很舒适。到了后来,那米黄变得很淡,妻子干脆买了一副白色的枕套。枕套上主体绣的是蓝喜鹊登梅花枝,神形毕肖,生动有趣。在图案的一旁,还有一行斜着的英文“goodnight”,大意应该是“晚安”或“晚上好”。从孩子的孕育到出生长大,这对枕头一直陪伴着我们,它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爱和发展的见证。
关于枕头,古代有“鸳鸯枕”的一说。大家闺秀,不出三门,不许四顾,整日在闺阁学刺绣、练诗画,闲时自然不忘在枕头上做做文章。她们幼时在枕头上绣凤,待嫁再绣鸳鸯,然后以楠木为框,称之为“楠枕”。古诗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“结发同枕席”的“枕”就是如此。据说,从前的女子不仅结婚时绣“鸳鸯枕”带到夫家去,甚至有的在偷情的时候也不忘自带枕头过去。曹植对自己的嫂嫂甄氏相思成灾,而甄氏也对才华横溢、风流倜傥的曹植芳心暗投。可伦理道德是一道坎,想迈过去并非易事。于是,两人只好梦中浪漫。无限地缠绵过后,留下玲珑枕一具,人去枕还香。曹植的《洛神赋》里“明眸善睐……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,若飞若扬”,或许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影子。
枕边的故事,当然不会只有曹植和甄氏这一桩。相传,唐朝高阳公主和玄奘高徒辩机也曾演绎过一出枕边的情爱戏。高阳公主嫁给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为妻,她却芳心另许,偷偷地与和尚辩机相爱了。不爱驸马爱和尚,高阳公主的做法我们无需评价,因为那是他们之间的事,早已属于历史。但一个公主,一个和尚,打得火热,缠缠绵绵,整整八年。要说这爱还真有些惊天地、泣鬼神的。八年间,高阳公主赠送辩机的定情饰物无以计数,据说其中就有一只皇室专用的金宝神枕。这也不奇怪,皇帝贵为天子,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的。皇帝用的枕头,都是以金丝为面,上等软玉镶框,雍容华贵,被人们称做“玉枕”。皇帝的女儿乃金枝玉叶,把一个所谓的“金宝神枕”送给心爱的人儿实属正常。
其实,说这些乱七八遭的逸闻旧事,还倒不如欣赏一些古诗名句。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《读书》小儿癫痫患者如何护理中写道:“当其会心处,只有一欣然。此乐谁为者,非我亦非天。自笑终未是,拨书枕头眠。”试想,读书会心处欣然一笑,把书往头下一枕,该是何等的快乐和幸福啊!清人龚自珍的《已亥杂诗》*一百八十六篇说:“阿娘重见话遗徽,病骨前秋盼我归。欲寄无因今补赠,汗巾钞袋枕头衣。”汗巾钱袋枕头衣,这些极为平常之物,哪一样不是母亲亲手摸过或做过的,读来一片思母念亲之情有谁会不油然而生。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山,描写洞天石扉、瑰丽的仙境,戛然而止,一句“惟觉时之枕席,失向来之烟霞”收束了梦境,诗中的“枕头”却成了现实的标志。
通观枕头,我觉得我们今天很为常用的有关成语就有两个:一个是描写军情紧张的“枕戈待旦”,另一个是比喻思想麻痹的“高枕无忧”。“枕戈待旦”语出《晋书·刘琨传》,“戈”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兵器,把武器放在头下当枕头,指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,随时准备着打仗,表示时时警惕着。“高枕无忧”语出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,也见于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,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把枕头垫高了睡觉,表示无忧无虑,比喻平安无事,不用担忧或放松了警惕,它与“枕戈待旦”互为反义。
如果单说这“高枕无忧”,从现代医学上来看,其实也是一个误区。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,枕头过高会损害或损伤脊梁。因此,什么才是枕头合适的高度,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话题。对此有研究的学者认为,枕头的高度很有讲究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现代家庭越来越重视家居环境和家居质量了。在挑选包括枕头在内的床上用品时,不但讲究形体的高度宽度和舒适度,而且还在质地效果影响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。枕头多种多样,花样翻新,但头还是那个头,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追求外在的形式,但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时时都期盼的。
说了这么多,始终没有离开这枕头。枕头虽然“一言不发”,它也在体会着时代发展的信息。古老的枕头从原始走到今天,它始终在与我们人类很重要的“机关部门”服务。但我想,提高服务质量的事,不仅仅是枕头,因为我们常说“绣花枕头”是徒有虚表而无真才实学的人。枕套与枕心,人与人心都要配套。枕头无言,它在考量着世上每一个人的心。
相关美文阅读:
- 【荷塘“童话之秋”征文】秋天随记2019-10-29
- 【荷塘秋之恋征文】瀛湖散记2019-10-29
- 【江南】杏坛轶闻趣事_22019-10-29
- 【丹枫】加拿大“枫”彤的秋天 _12019-10-29
- 【丁香花语】被洪水围困的村庄2019-10-29
- 【冰心】我与火车_12019-10-29
- 【江南·琅琊榜】渭水情_12019-10-29
- 【军警】祝我生日快乐2019-10-29
- 【古韵征文-心帆】飘雪的冬季2019-10-29
- 十七2019-10-21
- 上一篇:【江南烟火】追忆_1
- 下一篇:【风恋】大哥
-
热点情感文章
-
- 通心络胶囊的说明书2021-08-23
- 枸杞食疗功效和吃法 天天喝枸杞水身体2021-08-23
- 盐酸吗啉胍片功效2021-08-20
- 骨骼几岁闭合呢2021-08-20
- 孩子体质差怎么调理?做好这些事2021-08-20
- 绒促性素打完多久排卵?2021-08-20
- 加味芎归饮的功效与作用2021-08-20
- 身上被咬了肿很大很硬2021-08-20
- 介绍一款山楂粥2021-08-20
-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如何治疗2021-08-20
- 不爱喝白开水怎么办?很佳的喝茶时间2021-08-20
- 宝宝感冒吃什么菜好 这些菜竟是感冒的2021-08-19
- 经期能喝菊花茶吗 菊花茶的功效及禁忌2021-08-19
- 揩齿贝齿散的功效与作用2021-08-19
- 【江南】在很深的红尘里重逢(散文)2019-12-23
- 【流年】乡村学校的老师们(散文)2019-12-23
- 【军警】叙事《大刀进行曲》(散文)2019-12-23
- 【看点】那树那井(散文)2019-12-23
- 【流年】故乡的三个皇帝(散文)2019-12-23
- 【荷塘】鸡 事(散文)2019-12-16
-
古代诗词推荐
-
- 【荷塘“PK大奖赛”】蒲团里编织的乡2019-12-16
- 【丹枫】巧避酷暑在竹园(散文)2019-12-16
- 【荷塘”相约春天“征文】延长-千年2019-12-16
- 【春秋】永远的幸福桥2019-12-16
- 【荷塘】聆听乡村的声音(散文)2019-12-09
- 【江南】重游七里冲(散文)2019-12-09
- 【风恋】记忆里的窗花(散文)2019-12-09
- 【柳岸·希望】忆冯大汉2019-11-11
- 【墨香】大理,不是躲藏生活的地方2019-11-11
- 【桃源】屋里屋外的风景_12019-11-04
-
优秀美文摘抄
-
- 【心灵】琐话的琐话2019-11-04
- 【晓荷】后台2019-11-04
- 【山水】踏进同一条河2019-11-04
- 【晓荷】迟来的那声“爸爸”2019-11-04
- 【晓荷·四季的故事】等着桔梗开花2019-11-04
- 【荷塘】谋生谋爱2019-10-29
- 【江南】孩子,留一颗净心给自己2019-10-29
- 【荷塘】无言的“枕头”2019-10-29
- 【沉香】血色迎春花2019-10-29
- 【古韵今弹】夏天的回忆2019-10-29
-
经典文章阅读
-
- 【荷塘“PK大奖赛”】蒲团里编织的乡2019-12-16
- 【丹枫】巧避酷暑在竹园(散文)2019-12-16
- 【荷塘”相约春天“征文】延长-千年2019-12-16
- 【春秋】永远的幸福桥2019-12-16
- 【荷塘】聆听乡村的声音(散文)2019-12-09
- 【江南】重游七里冲(散文)2019-12-09
- 【风恋】记忆里的窗花(散文)2019-12-09
- 【柳岸·希望】忆冯大汉2019-11-11
- 【墨香】大理,不是躲藏生活的地方2019-11-11
- 【桃源】屋里屋外的风景_12019-11-04